在战国时期,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名将——白起、王翦、廉颇和李牧,还有一位极具战略眼光且战绩显赫的名将——齐国的匡章。尽管他不像白起那样被誉为“人屠”,或者王翦那样扬名天下,但匡章的军事才能却同样不可小觑。 匡章的成就,不仅仅体现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,他的出色之处还在于他巧妙的策略和胆略。公元前323年,秦国刚刚完成对魏国的征服,气焰正盛,秦惠文王不顾外交策略,决定借道韩魏,强行进攻齐国。面对强敌,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,派他去抵挡秦军。这是匡章的第一次战斗,虽然情况非常严峻,但他并没有急于出兵与秦军激...
在战国时期,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名将——白起、王翦、廉颇和李牧,还有一位极具战略眼光且战绩显赫的名将——齐国的匡章。尽管他不像白起那样被誉为“人屠”,或者王翦那样扬名天下,但匡章的军事才能却同样不可小觑。
匡章的成就,不仅仅体现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,他的出色之处还在于他巧妙的策略和胆略。公元前323年,秦国刚刚完成对魏国的征服,气焰正盛,秦惠文王不顾外交策略,决定借道韩魏,强行进攻齐国。面对强敌,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,派他去抵挡秦军。这是匡章的第一次战斗,虽然情况非常严峻,但他并没有急于出兵与秦军激战,而是采用了与秦军接触的方式。
这一举动让军中的斥候产生了怀疑,认为匡章可能叛变,打算投降秦国。但齐威王却没有轻易相信这些报告,而是坚信匡章的忠诚。事实证明,齐威王的判断是正确的。匡章通过与秦军接触,秘密获取了对方的旗帜、标记等重要情报,并巧妙地将一部分齐军伪装成秦军,与真正的秦军混在一起。待两军对阵时,这些伪装兵突然发动攻击,与主力齐军内外夹击,最终大获全胜。根据《战国策》记载,齐国获得了这场胜利后,秦国不得不向齐国求和,并感激匡章的计策。
展开剩余60%胜利归来后,齐威王的心腹向他请教匡章的忠诚问题,齐威王便讲了一个故事:匡章的母亲因触怒父亲被杀,埋葬在马厩下。匡章当上将军后,威王曾承诺若他能立功,将可以风光地为母亲改葬,但匡章一直以“未得到父亲允许”为由拒绝。齐威王认为,既然匡章如此尊重已故的父亲,必定不会背叛自己。
后来,齐宣王继位,匡章依旧深得重用。公元前314年,齐国趁燕国内乱,匡章率军攻打燕国,成功攻占大片领土并斩杀燕王。此后,匡章还参与了对楚国的联合战役,成功将楚军打败,俘获了两万余人,主将唐昧战死。
但到了齐宣王死后,匡章逐渐从史册中消失,关于他的事迹也变得越来越少。有人猜测,匡章可能因年老体衰无法再出征,亦或是因其他原因未再显赫一时。但不得不提的是,匡章去世后,齐国在乐毅的领导下,再次陷入了困境——乐毅曾带领联军连下七十余城,差点将齐国灭亡,所幸田单及时反击,齐国才得以存续。
总体而言,匡章虽然今天在历史上并不如白起、廉颇等名将那样为人熟知,但在战国中期,他绝对是风云人物。他不仅在两次大的战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,还凭借巧妙的计策多次战胜强敌。匡章的军事天赋和过人的智慧,是齐国在那个动荡时代能够立足的重要因素。
如果不是孟尝君同意与秦国议和,联军或许有机会直接攻入咸阳,彻底摧毁秦国的国力,从而改变整个历史的进程,或许齐国甚至有机会一统天下。匡章,作为那个时代的杰出军事人物,值得更多人去重新认识。
发布于:天津市